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苏教版“酶与酶促反应”一节教学设计
作者:祝丽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08期
摘要对教材中编排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整合,遵循“设计质疑体验”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和动手操作能力。关键词酶实验变量实验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1教学分析“酶与酶促反应”是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ATP和酶”中的内容。通过必修1前3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基础,但没有触及到具体的生命代谢和现象。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酶的作用、酶的特征,而且能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前面教材安排的实验或活动多是定位在定性观察水平,对于实验设计、变量的控制、定量实验等了解得不够,学生没有形成探究思维。通过本节内容,学生将学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等实验探究方法,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2设计思路整个实验设计注重设计、质疑、体验3个环节。(1)设计:在设计时注意变量的控制,可以有效检测所学内容的应用情况。(2)质疑: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对实验中的现象和结果提出质疑,利用这一环节维持学习的兴趣,确保知识的深度和广度。(3)体验:该环节是本节内容的根本,在体验中验证设计、提出质疑、收获新知,同时能够感受动手的快乐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实验认识酶(催化剂)、了解酶(专一性、高效性);辨别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能力目标:分析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学会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物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具备质疑能力。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4教学设计41设计表格,分析变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边做边学“酶具有催化性”的实验流程,并说明生物组织材料中富含H2O2酶。常见的实验材料还有新鲜的猪肝研磨液、马铃薯组织提取液。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将教材中文字步骤转化成表格,学会设计表格(表1),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教师提出:为什么要设置1号试管?1号试管中的H2O2的量如改为1mL行不行?单独用试管2能否证明酶具有催化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初步学习三种变量,共同总结实验设计的两个重要原则:(1)对照原则(蒸馏水为对照组);(2)单一变量原则(4支试管所加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