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共识》解读
2010年,经过五年的多次修改,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在CSCO年会上公布。这是中国首次公布肿瘤相关性贫血共识,引起国内血液肿瘤学专家的瞩目。笔者根据对共识的理解,进行解读供同行参考。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恶性肿瘤除原发肿瘤以外易见贫血、血栓、骨转移等合并症。CRA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主要包类两类因素:肿瘤方面的因素(如:失血、溶血、骨髓受侵)或针对肿瘤治疗方面的因素(如: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肿瘤放射治疗等)。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指南或共识,但是国内尚无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指南和共识,特别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使用指南。虽然在原则上可参照国外相关治疗指南(或共识),但由于国情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加之还存在一些认识和应用上的差异。而且,根据最新研究,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实际应用尚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以此来指导相关的临床工作和研究。)本共识的制定与其他肿瘤学共识制定的基本原则相似,主要基于目前国内外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研究数据,同时参考国外已有的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共识。
解读一了解肿瘤相关性贫血流行病学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各国肿瘤学者关注的常见肿瘤的并发疾病,美国ASCO在2000年总结的45个肿瘤中心21000例肿瘤患者资料显示,初诊时血红蛋白(Hb)100gdL者比例为279,而化疗及放疗后贫血(Hb100gdL)发生率为62。欧洲癌症贫血调查组(ECAS)对24个欧洲国家的15367例肿瘤患者进行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随访6个月,对包括肿瘤类型、体能状态、Hb水平、肿瘤治疗方案和贫血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初诊时贫血发生率为
f393,治疗后发生贫血发生率为67,而晚期肿瘤可达到86。患者接受贫血治疗时Hb平均为97gdL,而贫血治疗率达89。调查显示约54的肿瘤患者初诊时发生各种不同贫血,在贫血治疗中有174应用EPO,15接受输血治疗,7接受口服铁剂治疗。日本血液和肿瘤学会于2000年共调查了420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不包括血液肿瘤)初诊时,Hb100gdL患者占212,Hb115gdL患者占236,总和为438,化疗后引起贫血发生率为346,贫血治疗病例占90。应用EPO治疗54,输血治疗192,铁剂治疗为124。中国在19952006年由CSCO组织了一次对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