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白腻,脉弦滑。治法为燥湿祛痰,健脾和胃。组方为:半夏15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5g,茯苓10g,甘
f草6g,生姜二片,大枣三枚。对照组常规进行高血压降压治疗,服用卡托普利片,每次25mg,
每日2次。13效果评定:临床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下降
情况。显效:血压到达正常范围;有效:血压有下降或接近正常范围;无效:血压治疗前后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方差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临床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组25例中显效18例(72),有效6例(24),无效1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25例中显效12例(48),有效7例(28),无效6例(24),总有效率为76。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3结论高血压病在中医属于“头痛”、“眩晕”等范畴,《内经》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无论是肝阳上亢还是肝阴不足都可导致血压上升,所以治疗上常常从肝脏入手,除此之外,高血压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劳伤过度与饮食失调也有关系,高血压病的跟本在于本虚标实,阴阳气血失调[2]。病位主要在肝,除此之外还与心、肝、脾、肾有密切关系[3]。本研究分别对高血压病患者采取常规降压治疗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治疗3个疗程
f后,实验组25例中显效18例(72),有效6例(24),无效1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25例中显效12例(48),有效7例(28),无效6例(24),总有效率为76。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病中,肝脏尤为重要,长期的情志失调,容易引起肝风内动而出现头目眩晕,肝肾阴虚容易引起肝阳上亢,即“水不涵木”,导致血压升高的发生,高血压病多见于阴虚,滋补阴虚是治疗本病的关键[4]。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降压疗效持久,有效率较高,无不良反应,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尤为注意补虚,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活血化瘀和燥湿祛痰等治疗。
参考文献[1]邹襄谷,李永鉴,陈国通,等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参数及血栓前状态对靶器官损害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922924[2]乔松,冯加纯,杨品,等高血压大鼠脑内小血管改变及其继发损伤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5(3):1718[3]张剑荣,陈红霞运用中医药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j]新疆中医药,2010,4(28):93[4]郭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