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1、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学习重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受传
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
于此,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
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作者介绍
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
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
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基础检测】
1生字注音
肇.
论.语()
儒.家(
)
朱熹.(
)
埋没.
探索.(
)
中庸.(彷.徨.测量.(
)
)
2词语解释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彷徨:
f不知所措:袖手旁观:【整体感知】阅读课文,你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吗?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12):第三部分(13):【合作探究】1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2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拓展延伸】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做简单分析。2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