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关于我国宏观经济
调控的探讨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近年来,双顺差现象呈现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和妥善处理随之而来的大量外汇储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及措施将可能对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等诸多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
一我国内外贸经济目标冲突的现状1.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超过社会总供给,出现商品普遍供不应求、物价全面上涨,这时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抑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并适当减少出口,同时鼓励增加供给,适当增加进口;如果社会总供给明显超过总需求,出现商品积压、生产下降、物价下降、失业增加,这时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刺激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增加,并鼓励增加出口,同时适当控制供给增加,减少进口。自1994年以来,国内连续出现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呈现大量盈余。同时,人民银行承担了无条件买卖外汇、平衡外汇市场日常供求的义务,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由此引发的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使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一方面,外汇储备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巨额外汇占款引发基础货币投放增大,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扩张。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冲销手段,
f但这些手段不论在市场基础上还是操作技术上,都是不可持久的,其效果稳定性也是难以预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实施。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两大目标的冲突加大。
2.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双顺差的产生对充分就业带来了好处。一方面,经常项目的顺差是由外贸出口导致的,而外贸出口的增加势必增加国内人员的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另一方面,资本项目的顺差是由资本的大量流人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