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信用记录
享受幸福人生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资助形式,也是国家开发银行银行发放的一种信用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后,为每一位贷款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如实记录学生的借、还款等信息,通过制度约束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促使其诚实守信、按约还贷;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商业银行更有效地防范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保障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近期,学校编辑了征信知识有关的案例,旨在帮助贷款学生提高诚信意识,积极维护个人信用,督促按期偿还贷款。第一类事例:征信宣传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事例一中行某分行在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后,到某大学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个人征信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对个人征信系统运行前后毕业学生还款情况的比较,发现2006届毕业生在离校后1个月内将联系函寄到中行的比例达到34,是2005届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将联系函寄到中行比例的2倍;2006届毕业生首次还款日按时还款的比例为688,是2005届毕业生还款比例的16倍。另外,2006届毕业生主动打电话到银行询问贷款偿还情况的人数明显超过以前的毕业生。事例二学生张某在交行申请了一笔国家助学贷款,即将毕业进入还款期。他从相关报道中得知
贷款违约情况将记录在个人征信系统中,对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影响。该学生意识到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为避免毕业后因疏忽等原因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主动打电话联系贷款行,商议还贷计划。该学生还向其他贷款学生宣传个人征信知识,提醒他们按约还贷,以免造成逾期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事例三学生贾某于2004年在中行某支行申请了一笔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该学生于2005
年毕业。毕业前夕,中行到该生就读大学进行了个人征信知识的宣传,使该生了解到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该生毕业后工作虽不理想,但为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仍坚持拿出一半的工资还款。第二类事例:征信系统发挥威慑功能,督促有能力还贷而不还者,主动还贷事例四2000年12月,学生梁某在工行某支行办理了一笔117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首次还款
日2003年12月20日。该学生毕业后一直没与工行联系,也未偿还过贷款。截至2004年12月,累计逾期(逾期,指到约定还款时间而借款人未能及时还款。每一“期”指在分期还款情况下,在约定的还款日期如果借款人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当期应还款金额,商业银行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