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一个劳动丰裕而资本稀缺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出口企业而言,应充分利用本国的丰富资源扩大出口。〔单选〕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简答、案例〕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的含义所谓需求滞后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从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所谓模仿滞后是指创新国从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产品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由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所构成。反应滞后是指创新国从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间间隔。掌握滞后是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技术水平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单选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简答、案例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要素随其生命周期不断变化。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人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在新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尚需改进,工艺流程尚未定型,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到了成熟阶段,产品已经定型,只需要投人资本购买机器设备,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进人标准化阶段,产品和工艺流程已经标准化,劳动熟练程度不再重要,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周期各阶段要素密集型的特点,分析了比较优势会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说明,一种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的运动过程中,其比较优势是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跨国企业要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积极开展国际商务,科学地安排出口、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单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优势,而取得优势的四个关键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态势。这思想关键要素形成一个“钻石体系”此外,机会和政府也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单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