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胸内负压。4.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5.用力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在前三秒钟内所呼出的气量分别占其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人约为83、96和99。6.最大通气量指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入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f7.血氧饱和度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8.解剖无效腔是指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其腔内的气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正常成年人容量约为150ml。三、选择题1.A.2.D.3.B.4.A.5.C.6.B.7.C.8.A.9.C.10.D.四、问答题1.简述红细胞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的作用。答: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成HbO2,将氧由肺运送到组织,血中的氧有985是以HbO2形式被运输的。血红蛋白还能与CO2结合成HbNHCOOH,将CO2由组织运送到肺。另外,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使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成碳酸,继而形成碳酸氢盐。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的二氧化碳约占血液运输二氧化碳总量的88。可见,红细胞在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2.试述机体缺氧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作用机制。答:当血液PO2降低时,可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其活动。机体轻度缺氧时,经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占优势,可掩盖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机体严重缺氧时,经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已不能抵消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必将导致呼吸减弱,甚至呼吸停止。
3.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答: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即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当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增加一倍时,每分通气量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却明显减小。因此,从气体交换的效率看,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