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2.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4.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5.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措施
2.文景之治的成就
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建立太学
三、东汉的兴衰:1.公元25年刘秀称帝2.光武中兴3.外戚和宦官专权,农民战争爆发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f(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板书)一、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