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终考试卷等第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史书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过剩而向外殖民,指出:“这一个民族移植所到之处,其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随之而至。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与母邦相似的经济生活,产生与母邦相似的社会、政治纷争。”这一个民族应是A公元前七世纪向外移民的希腊人B十七世纪中移往美洲的英国清教徒C十九世纪初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D二十世纪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答案】A
2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B公元3世纪的印度C公元13世纪的巴黎D公元19世纪的英国【答案】C【解析】略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
f【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政治制度概况。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题干“中国版图之确立”,排除;C项不符合“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概况4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A印度佛教徒B伊斯兰教徒C耶稣会士D太平道道士【答案】C5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