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是继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与前面学习的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为以后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了基础;同时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能熟练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求和;
能力目标: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及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五、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六、教学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下图),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123…100。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