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A④⑧
B①④⑦
C⑥⑧⑨
D④⑤⑥⑨
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
理科综合试卷
命题人:马平、许凌云、刘丁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A.胸腺嘧啶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5.下列四幅图对应的生理活动,不正确的叙述是A.(1)图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B.胞嘧啶或鸟嘌呤D.腺嘌呤
第Ⅰ卷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Cu64Z
65S32K39P31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2)图曲线A可以代表池塘中腐生生物呼出的CO2量变化,曲线B可以代表池塘中藻类吸收或放出CO2量变化C.如果(3)图表示某生物的次级卵母细胞,那么,在通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最多数目为4个D.(4)图中①④中的碱基不完全相同;③约有20种6.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①DdEeFf②DDEEFf、ddeeFf③DEF、DEf、deF、def④DdEeFF、DdEeffA.③B.①②③C.②D.①④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A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2.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方法,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3.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①甲型H1N1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