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教研活动,一个传统的话题,随着学校教育前行的步伐走过沧桑;厚实的积淀,闪烁着智慧,然而,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翅膀,退守为泛黄的形式.回顾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离不开课堂教学课例的研讨.然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是形式单一,往往会在活动前约请一些教师作准备性的发言,这种过度准备使得现场发言过于工整,而没有灵动,其他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听讲,壁上旁观,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这种少数同志热情,多数同志冷观的研讨活动的效果显然是不佳的.二是教研后“行为跟进”不到位.教“研”“研”是过程,,“教”是归宿.“教研”的目的在于“研”“研”是一个过程,,“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因此,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班级和课堂,以实践“真问题”出发,营造“研究文化”,唤醒教师的参与意识,吸纳他们参与教研过程和研究介入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研之路,更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数学科开展了一次“以课例为载体,促进老师教材研读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教研活动的内容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1.新课标要求《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2.教学困惑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