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专门工具书。收虚词476个,按“平水韵”及平上去入四声排列。虚词分“重言、省文、助语、断辞”等30类,训释有“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等多种方法。《经传释词》为清王引之江苏高邮人著,是一部解释古文献虚词的专门工具书。书中收录先秦与西汉经传著述中单音虚词160个,按古声母喉、牙、舌、半舌、齿、半齿、唇七音排列。收词范围虽小,释词重在说明特殊用法,恰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前人成果。(王引之与其父王念孙擅音韵训诂之学,在经传训释方面颇有建树,世称高邮王氏父子)⑥《源》:有新旧两种旧《辞源》由陆尔奎等编撰,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出版续编。新《辞源》由国家统一规划自1958年开始修订,1979年开始出版,1983年出齐四册。新《辞源》是一部以收录古汉语词汇为主的大型工具书,收单字一万多个、词目十万余条。仍立214部首,单字按部首排列,同部字按笔画多少排列,字形用繁体。以笔
f画部首检字为主,后附四角号码、汉语拼音索引,检索十分方便。注音采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反切三种方法,并标明中古音的声、韵、调。⑦《》与《古书虚字集解》:《》为杨树达1928年著,一部文言虚词词典。全书收古书常用介、连、助、叹词及部分代名词、内动词、副词等500余词,先别词性,再释音义,后举书例。原书依旧注音字母编次,并附部首目录;今再版时又加汉语拼音索引附后,方便了查阅。《古书虚字集解》为裴学海1934年编著。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基础,酌采刘淇《助字辨略》王念孙《读书杂志》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杨树达《词诠》等书之长。收先秦两汉虚字290个,解释较完备。但以守温36字母为编字顺序,给读者带来翻检困难。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编。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单字3700多,选收双音词约2000个。书后附《难字表》,收难字2600多。按音序排列,书前有部首检字表,书后附《古汉语语法简介》和《我国历代纪元表》备查。⑨《汉语大字典》:以释汉字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四川、湖北组织编写,1984年成初稿,1990年出齐。全书共八卷,前七卷为正文,后一卷收附录、检字表、补遗等。收单字56000左右,字数大大超过《康熙字典》,设200部首。单字条目用楷书繁体,并注明简化字和异体字,下列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情况。注音先用汉语拼音,再用《广韵》《集韵》反切标注中古音,对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