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第一章第二节(第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学生学习了必修1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钠、镁、铝、硅、氯、氮、硫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初步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并且也已经在本章第一节中学习了第ⅠA、ⅦA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简单地使用过元素周期表。本节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本节的课时划分:第1课时: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二、元素周期律(科学探究: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第2课时:二、元素周期律(科学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第3课时: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
1、教学模式:本节课最能体现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中的双基知识,学科基本方法比较,归纳法;(2)培养化学思维素养中的逻辑思维素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3)培养化学信息素养对资料进行查询,总结,归纳;(4)培养合作交流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该课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此实施了如下教学策略:(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以便形
f成丰富的感性认识。(2)自主探究式教学: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
自主探究式教学。(3)交流研讨式教学: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做成课件,再与大家
研讨构建知识。2、学习方式设计:学生主根据老师的指引,课前以查阅资料,讨论,总结,
自主探究为主,课堂主要以讨论,交流为主,在演示,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构建化学知识。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素养和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更能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做出分贡献,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3课时元素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