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陕西省宝鸡市2013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又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地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倡导生态文明并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要用生态文明去优化和提升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在吸取人类社会历史所有文明成果基础上尤其是工业文明的精华基础上,通过对工业文明反思而产生的。没有工业文明,人类也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化文化、科技、经济成果。工业文明是离生态文明最近的一种文明形态,其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了完备、丰富和舒适的物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文明将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推向了一种极致,而工业文明最大的缺陷在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没有兼顾或者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而是。用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观念对工业文明的完善和提升,也就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同步、并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着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和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我的理解,从外部表现来看,应该是十二个字:物质丰富、绿色家园、健康生活。从内在要求来看,应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