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将当时英雄无主,致使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了。此外,像《李凭箜篌引》《天上谣》等李贺都运用了神话传说,、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神奇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据说,李贺将死时白天忽见一人,穿红袍,骑赤虬,手持一板,上书古篆,前来召他到天上去为上帝新建成的白玉楼作记。上帝也好,天堂也罢,这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只不过是他临终前的幻觉罢了。由此可见,李贺一直到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在幻想中实现他那五彩缤纷的理想,这就无怪乎他那么喜欢运用神话传说。李贺角度新颖,构思巧妙,独辟蹊径的诗很多。明代余光说:李贺“二月送别不折柳,八月不赋明月,九月不咏登高,皆避俗法”。再如中唐“宫词”“宫怨”一类的诗歌可谓不少矣,但大多数诗人局、限于写宫女们的寂寞、幽怨、愁苦、麻木等;其中最深刻的只能写到
f“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这是写宫女的哀愁;“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余《宫词》这是写宫女生活不仅无聊,而且还可能随时惹祸;“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白居易《上阳人》,这是写老宫女的麻木、与世隔绝。这些当然都不失为对最高统治者的深刻揭露和控诉,但这些和李贺的《宫娃歌》相比就多为圈驯了变呆的了性格,而李贺描写的宫女却蕴藏着火一般的热情,保留了农村少女爱自由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撤波去。这美丽的少女,幻想身骑红鲤,手撇清波,遨游而还。这想象何等奇特优美,将少女思归的心情表现得何等真挚动人薛雪说:“人知作诗僻俗句,去俗字,不知去俗意尤为重要”《一瓢诗话》,李贺的这类诗歌可以说是去俗意,创新径的典型。三、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诗歌创作贵在意境,为了创造诗的意境,传达强烈的情感,李贺的诗常常打破了人与物、人与神的界限;时间与空间、生与死的界限。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厌见桃花笑,铜驼夜来哭”《铜驼悲》,“桃花和“铜驼”都具有了人的感情;“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黄头郎》,妇送郎行,花也带了离别的愁绪,很有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
f味道;“千古何处是,千年随风飘”《古悠悠行》,“今古”是时间观点,“风”是空间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它们却成了化一的东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