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如果将信息系统比作人体骨骼,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而且信息资源不应以多寡来评价,而应以流转的速度来评价。
三、信息安全的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病毒或其他恶意程序,窃取系统内信息内容或扰乱系统内的正常数据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信息安全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企业发的重大问题,安全评价必须引起企业足够重视。
四、信息化的主体。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者,更是信息化的主体。这不仅包括了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更涵盖企业其他员工。对前者主要考察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实践相结合能力,后者在信息技术上的丰富经验和教训更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因此,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应该是信息化主体评价的侧重点。
五、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控制。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逐步会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管理日趋规范,信息化规划、组织与控制机制与企业日常管理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上下一体的协调运转的系信息化管理体系。
六、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最显著的评价指标应该是经济效益评价,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这里的效益可以分为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可以从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来看。在评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时要
f注意数据和资料的积累,同时关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和潜力,其中有形收益可以表现在减少人工信息处理的工作量,节约人工费用和办公成本;缩短产品生产、采购周期,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准时交货;加快信息收集、传递、处理速度,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无形收益主要表现值改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善员工工作满意度,改善企业战略思考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实施企业信息化成本,包括系统建设费用、实施费用、员工培训费用、系统运行成本如集成和测试费用、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数据分析成本、数据转换成本和维护费等等。
总而言之,企业要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取得长效的发展就应该边建设,边评估,不断矫正建设过程中种种问题,从而将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