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思维,亦可攻又可守。套路是方法,是武术在实践后的概括和精炼,训练的是意志和技巧的磨练过程。练武之人常常会切磋技艺,不同的流派之间的切磋,同一个流派之间也有高下之分,切磋以点到为止。虽古语有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中华武术几千年,古今中外从没有记载因为武术切磋致死的,彰显了武术套路的非以伤害对手而存在。因此给武术套路下定义的话,就是实战中对武功技术进行整理、改良和完善,然后再运用于实战中的反复过程,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的重要思想。武术当有了套路才有了延续,人们通过互相接的交流和切磋,认识和理解了中华武术的奥秘,也是文化的融合过程。2纵向分析武术套路的产生和流传在古代,人们在面对大自然时一切都未知的,而人类最大的文明就是因为未知产生的崇拜,中国武术许多招式都包含着自然界动物的形和意,如虎、蛇、鹤、鹰、熊、猴等等,在人们捕猎时观察和揣摩后学会了它们的动作,闪、展、腾、拿、滚、翻、踢、打等技能,要比简单的打和拍更具多变数,也更具有杀伤效果。而在劳作时的习惯动往往也能融入其中,成为一种挡、接、防、截的雏形。当然早期的人们只是一种生存生活的需要,并没有真正把它当做一项技术,只是有了一种懵懂的概念和认识。可古代的生存资源有限,渐渐的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开始互相争夺食物,掠夺资源,争斗中掌握这类技巧的人更容易胜利,便产
f生了最早的武术套路。在此时,所谓的武术套路只是简单的招式和动作的模仿。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武舞的军事技能,还会经常组织训练和比赛。这时说明武术已经从感性的模仿转变成一种理性的训练,真正的军队也逐步成形。前人所流传下来的零碎动作被连接起来,加以兵器的配合,武术套路的真面目开始显露。时至秦汉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建立起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暴政与统治下,军队作为国家机器和保家卫国的臂膀,武功套路也随之突飞猛进,渐渐有了专属名称和叫法:角抵、手搏、相扑、格斗等等。在那个年月盛行一时,并也有了具体的文字记载和录入。更有一些被普通百姓和民间艺人所运用,作为谋生手段或者表演用途。在三国时期常在军中以武会友,1进行即兴表演或者展示武将,从而突出己方的军事实力。唐朝是我国古代最鼎盛时期,无论是商业贸易、文化交流,还是地域版图都处于世界之首,只有武力的强盛才能国泰民安,国家昌盛。在长安二年武举制度的诞生,让武术被提高到了政治人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