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0年7月流通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章)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1.商品交换的两个前提:即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要知道商品交换是解决生产单一化与需要多样化矛盾的有效工具。2.商品交换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商品交换经历了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一,商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准确的体现;其二,交换双方必须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知道商人资本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资本形态。商人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商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商品交换是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前提。但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又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时间上的矛盾、空间上的矛盾、技能上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产生了一个专门从事交换,而不从事生产的“组织”。也就是说,商品交换已由“多数人的附带工作”变成了“少数人的专门工作。”这个“少数人的专门工作”就是商业。据中国商业史学家的研究,我国在夏朝就已经零星地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在商朝,交换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商人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4.商业的概念。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教材所指的商业是狭义的。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商业的构成要素是:必须以营利为目的,必须有独立的组织,必须从事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商品交换活动。5.常用的商业分类方法。要知道常用的商业分类方法有几种?6.商业的特征与贡献。要能够回答:商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相比,具有哪些特征?商业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具有就业机器的功能。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次于农业与制造业,居第三位。商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了资本与技术的双重约束。商业组织的生命周期短,意味着商业组织具有较强的新陈代谢能力或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商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增长贡献率、商业增长贡献额和商业产出弹性系数等指标来衡量。商业是城市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最基本的城市功能。零售商业属于“城市服务产业”,而批发商业属于“城市形成产业”。商业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国民福利大致包括:国民收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