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水资源关系特别紧张
3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
地,切实保护耕地
4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⑴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
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
⑶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1
f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补充)
城市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条带状
平原地形,用地规地形限制、河流阻隔或规划沿交通线分布,受地形限制或沿河
影响因素整,形态集中
控制
分布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
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汇处,又是丘陵山区)、浦东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新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2集聚效应:(课本P18)理解
★3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0)
功能区
形态特征
区位选择
原因
商业区
点状、条状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保护环境;交通便利;地租低
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高级住城市外缘地势高的地方,靠近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
住宅区
地利用方式;建筑质量上出现高、低级住宅区的分化,背向发展
宅区低级住宅区
水源,与文化区相联系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
工业区相联系
人口素质高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26)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课本P23图27,28)
风向(单一、对吹、不定)自然因素
工业区一般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河流(上游、下游)
工业区一般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①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交错分布;环境效益
②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点距离;因素
③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建设防护隔离带
经济因素(主要因
素)
地租(①地租高低决定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付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