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更加注重“品德”与人成长“规律”的结合。若将“德性”放置于现代社会中,也可以理解为将公民所需之品德融合于个人成长过程中,使之知行合一。
1自主发展:提高个人自理能力。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打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自己清洗整理衣物,能够关注环保分类垃圾等,团队生活能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2社会参与:提升同伴交往能力。学生通过在游学中的学习体验,获得自我评价、内在肯定与成就感,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孩子们具有天然的交流适应能力,参加当地学校的各项课程与活动能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其中,与新朋友共同完成各项学习、游戏任务。
3文化基础:促进知识文化交流。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在学习中与外籍老师交流,也需要在生活中与寄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交流愿望,更好地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优化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的文化科技交流工作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研学旅行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研学旅行的原则
研学旅行能否完成研学与旅行的目标,其设计与保障工作非常重要。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四项原则。
1教育性原则。和传统意义上的旅行不同,研学旅行在形成规划时要始终围绕特定的育人目标展开。单以教学过程而言,从评测分班到参与学习活动,再到完成学习后正式颁发结业证书,要确保一个充分且完整的教学过程,始终指向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德性生长方向。
2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中的“研”与“学”,特别是“研”需要学生充分参与才能够完成,单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难以达成小学生的“研学”目标。因此在活动的安排方面,除了口语课程和名校名胜的参观外,也要参与到当地学校的各项课程与活动中,如游泳课程、化装舞会等,同时也要开展专题性的项目学习和研究(如中外节日文化的比较等),以拓展研学的广度和深度。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安全性原则。长途的研学旅行活动有耗时长、意外多、需要多方配合、难以全面监控等特点,因此在旅行前期和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应急预案和不安全因素监控工作。研学旅行的带队教师在活动前必须参加专业的安全培训,以提升他们安全意外的现场处置能力。
4自愿性原则。研学旅行实施前学校先发放告家长书,由家长和学生自愿报名,然后请第三方合作机构对有意向参加研学旅行的家长和学生进行活动方案和有关事项的详细解读,由家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