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16、何谓文学的流派风格?答:文学的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它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17、什么是感悟说?答:这种观点源自中国传统诗学,核心主张是文学创作乃作家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此种论点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它在解释文学创作时依据的是“物→心→文”这样一条路径,先有外物激荡人心,然后由人心因物而感动,最后将这种内在之感动外化为文。这实际上就是“乐由中出”思想。这种思想至于魏晋六朝,几乎成为古人解释文学创作之通则。如钟嵘《诗品序》亦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等,它们都与《乐记》之论一脉相承。此后历朝历代诗论家中坚持感物说的不乏其人。感物说的主旨在于强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当然,作家受外物刺激而激起创作欲望,这个“外物”不能仅限于外在的自
f然景物。因为社会生活也同样可能成为激起创作欲望的契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之说和韩愈的“不平则鸣”之说都讲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对作家创作欲望的激起作用。“感物说”仅止于外在自然,当然是其所短。18、试述决定文学创作活动的几种基本因素。答:试述决定文学创作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因素1、文学创作是个体性精神需求的产物;2、文学创作也是社会需求的产物;3、文学创作又与无意识心理因素有着紧密联系。19、试述作家的独特素质。答:个人认为作家的独特素质主要在作品的创作激情之中所表现在那种素质和作家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作家对于语言应该有着超常的敏感的独特不同于他人的素质。20、试述作家的主体特征。答:作家的主体特征表现在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系和对想象力一种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感觉及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21、为什么说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答:其一,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只有反映了人们熟悉的,至少是能够理解的情感与生活
f现象的文学作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其二,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也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客体,但它们所研究的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规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