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阐述了进行土地整理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土地整理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及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机制建立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在不断增加,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支撑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非耕地化,成为建设用地,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矛盾一直在不断升级之中,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科学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之一。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出土地整理的巨大发展潜力。因此,加大对土地整理问题的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可持续土地整理相关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土地整理活动是指综合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在环境代价和资源代价最小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最大经济收益的一种发展方式。土地整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生产性能,恢复生态系统,土地整理通过土地平整,清除影响土地规模利用的障碍物,建设机耕路、给排水沟和农田保护林网,能有效提高整理区农地的生产性能,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条件。要做到增加耕地数量和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机统一。一个土地整理项目不能增加耕地面积,则项目很难启动和运行。为了增加耕地,一些地区经常以减少水域、园地、未利用地或林地为代价,这必然会减少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构成某种影响。因此,可持续的农地整理,必须注重土地数量和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土地整理能使农地利用节水、节能、节劳、提高产量,而且可以通过新增耕地进行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获利,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但是,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降低单位面积上的整理费用,创造更多的投入产出比,依旧是评价农地整理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之一。二、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已经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在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