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介绍了苹果蠹蛾在金塔县1年发生2代和1个不完整的第3代,发生世代重叠很不整齐的规律。提出以农业、物理措施为主,生物、化学、检疫等措施相配套的综合技术,以期为苹果蠹蛾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苹果蠹蛾;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甘肃金塔中图分类号s4366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3013001苹果蠹蛾是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沙果等果实的一种检疫性害虫。于1999年传入甘肃省金塔县,经过近10年的传播蔓延,全县各乡镇的果园普遍发生。2006年普查结果,全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达2373hm2,果园被害率为487,平均蛀果率193,危害严重的果园蛀果率达37,给果品产业造成严重损失。为此,金塔县各级农林部门全面调查,认真试验研究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农业、物理、生物、化学、检疫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006~2008年连续3年大面积综合防治,果园平均被害率下降到98,蛀果率下降到09,挽回经济损失1000万元,成效显著。现将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发生规律11发生范围1999年在金塔县鼎新镇清航铁路沿线首次发现危害,随后相继传播蔓延。2006年9月全面普查显示,苹果蠹蛾在该县10个乡镇86
f个村都有分布,发生面积2373hm2,被害率最高100,最低149,平均487;蛀果率最高37,最低2,平均193。特重区面积为242hm2,被害率100,蛀果率37,涉及12个村;重发区面积为658hm2,被害率762,蛀果率183,涉及22个村;中度发生区面积为840hm2,被害率229,蛀果率75,涉及39个村;轻度发生区面积为633hm2,被害率149,蛀果率2,涉及28个村。其中以集中产果区、规模果园及交通不便区域相对发生较轻,而未成规模的零星果树(如房前屋后)和经济效益差、管理相对粗放的果园普遍发生较重。
12危害症状据近年观察,苹果蠹蛾除为害苹果、梨果实外,还为害杏、桃、沙果、山楂等多种果树的果实。从果树生长幼果期开始,该虫以初孵幼虫从果实的胴部或顶部(花萼)蛀入果实内部取食果肉,并向种室方向做不规则的蛀道,随着虫龄的增加进入种室,取食果核部分,造成大多数果实因缺乏营养未成熟就已脱落。果实表面蛀孔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大,蛀孔外表常堆积大量褐色虫粪。幼虫发育成熟后向果实表面方向做一较直的蛀道脱果。该虫还有转果危害的习性,转果危害时多从相连接的邻近果蛀入,造成“桥接”现象。13发生特点据定点观察,苹果蠹蛾在金塔县1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