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锦峰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03期
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考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3-0069-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课,得到了我校的高度重视。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把该课程作为“黑龙江工程学院精品课程”,加大力度进行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根据这一要求,我校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像对待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甚至高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教务处、社科部、学工部、科研处和财务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领导、实施和协调工作,形成了学校的各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确保“基础”课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开展。
同时,把“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纳入我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把该课程设置为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5学分,实践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学05学分。把实践教学单独计入学分,提高到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的地位,使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制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等问题。构建从课堂教学通往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实践把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信念,进而巩固认知、加强体验并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