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为了处理这个外部性,可以建立一个污染权力的市场。上游厂商必须从下游厂商购买共享河水的污染权。
科斯定理的意思即这些污染权利必须被明确定义,并且交易成本为零,而与最初权力的归属界定无关。也就是说最初将权力指定给下游厂商与将权力指定给上游厂商都能得到有效率的结果。
9、禀赋效应答: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
大增加。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也导致了交易惰性。
f10、帕累托改进答:是指某种经济行为能在保持一个人的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另一个人的效用的得到了
改善,即达到了帕累托改进。
f论述题
1、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从整体看,由于自发支出的下降,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再加上投资需求不足,导致了总需求的剧烈下降。总需求的下降,是导致大萧条的主要原因,而自发支出的下降则是直接原因。
有效需求不足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量会出现递减的趋势;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随着投资额的增加而递减的;3)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人们为了交易需求、投资需求等偏好在手中保持一部分现金财富。有效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其他经济学家也给予了其他方面的论证,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的冲突导致了总需求的下降,如股票市场崩溃使人们手中财富缩水,并且调整了消费预期。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消费品的支出。如何解决大萧条?凯恩斯认为,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调节总需求,即采用国家政策调节和刺激总需求,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水平。
原文(可以不看):
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中对大萧条进行了剖析重点分析了总需求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有效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量会出现递减的趋势;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随着投资额的增加而递减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