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5)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6)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6、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而且一旦外渗会造成严重损伤。
7、护士心理素质原因
在医疗护理行业中,极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而护士的心理因素常被忽视,工作中发现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情绪,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提出过高要求,给护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二、药物外渗的处理
1、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PG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05的碘伏、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05碘伏或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可用马铃薯、生姜、白萝卜片、金黄散加蜂蜜,新鲜土豆片外敷。
3、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药物外渗为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往往不会引起广泛重视。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该类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疗效,同时也使医患之间增加了很多矛盾。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基础做起,首先掌握精湛的穿刺技术。其次认真正确掌握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
f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