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
答:这种景物凝聚着人的劳动,经常作用于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公社姑娘手艺巧,绣得麦苗根根青。”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
2、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所谓审美差异是指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修养的人们由于受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因为经济地位的差别而分属不同的阶级。审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不同阶级的个体审美趣味、审美标准也就存有差异。关于阶级差异还有着复杂性的一面。首先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审美意识的接受。其次审美的阶级差异在平常情况下表现得比较隐晦阶级矛盾激化时才会显得十分强烈。另外这种差异性在美的不同形态中的表现也有程度的不同。人类的审美意识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表现在审美活动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时代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的时代差异。造成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生产方式的时代差异对审美意识的决定作用。其次社会意识中其他因素对审美意识的制约和影响。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这便产生了审美意识的民族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不能随意改变和加以忽视的。审美的民族性差异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造成审美的民族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社会生活的民族差异决定了审美的民族差异。第二传统文化心理在审美中积淀的不同造成了审美的民族差异。民族性的审美意识由于含有历史积淀的因素因此它常常有自足感和排外感。这是指不同的审美主体在审美选择和审美感受上的差别、矛盾乃至对立的现象。美观念、审美能力不同形成的个体差异。其次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不同也能形成审美的个体差异。第三特定心境、心理因素不同形成审美个体差异。第四性格、气质、爱好不同形成审美的个体差异。美感的普遍性相对于审美意识的差异性来说审美意识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