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开始新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二导学点拨,探究新知
f活动1:分组讨论,展示交流:建构传染病的概念。活动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并进行交流。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所说的几种传染病及病因,试着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在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之后,对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当然要作认识。结合刚才病因的分析,教师采用图片等展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导致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病原体。那么我们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细菌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呢?由寄生虫引起的呢?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道传染病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人与人之间或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导致了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这就决定了传染病有两个突出特点是?传染性与流行性。学生很快会回答上来。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构传染病的概念、病原体的概念及传染病的突出特点:传染性与流行性。教师有机过渡:既然传染病的突出特点是传染性与流行性,那么它是怎样流行的和传染的?是不是要经历一定的环节才能流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