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相比之下,北川水磨漆非遗工艺传承人朱红志更倾向于创建自己的工作室。
羌族水磨漆艺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工艺极其复杂。“仅抛光打磨一项就有近10道工序。”据朱红志介绍,羌族水磨漆均以木料为胎。打整好白坯后,第一次上漆称为“上厚灰”,即用生漆、石膏、瓦粉、瓷粉等混合调成泥状,在坯胎上打上一层厚底。晾干后,将坯胎放入水中,用红砂石、砂纸等磨粗灰;之后再漆一次,又用麻柳树制成的木炭,细细打磨;等所有工序完成后,还要多次用草灰、人头发、手掌打磨抛光。
在采访现场,朱红志正在为一对刚刚上好面漆、约60厘米高的花瓶“点睛”。以山羊毛画笔蘸取矿物质颜料,在未干的漆面上创作出一幅写意山水。“水磨漆画必须要快,1个小时是上限。在干了的漆面上,画不出这种水乳交融、光亮如镜的效果。”
研习水磨漆工艺40余年的朱红志是目前北川县唯一能够掌握水磨漆全部制作工艺的人。他创办工作室,除了制作花瓶等装饰器具,还有大件家具。在传统的水磨漆家具中,漆器的纹饰主要是羌族先民的图腾崇拜和对自然的模仿,逐渐形成了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火盆花开、万字符等几十种纹饰。同时,制作的方法也有彩绘、雕刻、镶嵌和堆漆4种。
为了创新特色工艺品,朱红志不断融汇出新,大玩混搭,蛋壳、金、银等都被他运用到水磨漆器开发上来。
订单应接不暇的惊喜背后,朱红志却稍有些焦虑。“我年纪大了,创意有限,但年轻人却很少爱好这一行。”这几年,收徒传道成了朱红志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认为最具天赋的“学徒”是自己的儿子,但那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成都工作。
生产性保护的青春期躁动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9月,已经评定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86人。作为国内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申报各级“非遗”项目140余项。
512地震后,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400多件羌族文物悉数被毁,许多掌握羌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遇难,为数不多的山地原著羌民也逐渐转向河谷地区迁移,包括羌绣文化在内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开始出现萎缩的状态,并出现断层现象。
实际上,许多非遗项目是羌族历史的传承关键,更是北川灾后精神重建的重要载体。目前,北川的非遗保护和传承项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文化遗产采取的抢救保护措施,以达到传承和发扬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民间试图通过“生产性保护”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