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文化
第一集美丽的石头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征集国徽的设计方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集中在两份设计稿上,其中的一份是日后新中国的国徽,而另一份方案则是由著名学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它的主体是一块圆形的玉璧,上面装饰着麦穗、齿轮等图案。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5000多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而玉文化已悄然融入到了民族的历史血脉之中。
当人们回首这段半个世纪前的关于国徽图案征集的往事,人们会发现,这个民族的文明似乎始终与古代玉文化息息相关。
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文明的进程,似乎也都与古代玉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国古代的玉器文明是一段从未中断过的历史,它的源头甚至直达人类的史前时期。
2006年9月2日,一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玉器展览在北京举行,那些从民间征集的古代玉器藏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它们的年代跨跃了5000多年的历史,从遥远的史前时期一直到明清两代,古代先人曾经崇尚的文明依然在后人的手中传承,人们不惜用最美好的字眼来形容玉器,而所有与玉器相关的词语也无不代表着高贵、圣洁、美好。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卢兆荫介绍说:玉,中国人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凡是带有玉字的词都是好的,玉就是美好的一个代表。
古人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可瓦全”,美丽的容颜是“花容玉貌”“如花似玉”,高贵的品德是“冰清玉洁”“温润如玉”,连日常饮食中,也频频冠以玉的字眼,美味佳肴称为“玉食”,美酒称为“玉液”……
直到今天,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人们,也依然愿意在身上佩戴一件小玉饰,寓意吉祥和幸福的愿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介绍说:我们这个民族历来说的一句话叫“执身如玉”,拿自己的身体,要当一块玉一样的对待,老一代说下一代你想成为一个人才,你就应该像一块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
其实,从矿物学的角度来看,玉只不过是一种天然的石头,它是地球上众多矿物岩料中的一种,它的产地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丰富的玉矿产,比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波兰、新西兰、津巴布韦、意大利、韩国等等。
但令人不解的是,唯独在中国,玉文化从史前时期就一直兴盛不衰,一直传承延绵下来了。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人们传承这种独特的文化?又是什么力量让人们把一种文化凝聚到天然矿石身上呢?
出土玉器最早的地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古老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