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训练领域,不管训练方法如何变化,但持续训练方法仍作为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练习1。
12乳酸阈训练法
乳酸阈训练是指在机体运动时产生乳酸阈临界值内的训练方法。乳酸阈因每个人不同,从而产生个体乳酸阈概念,个体乳酸阈强度训练是发展有氧耐力的基础。以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有氧工作能力,个体乳酸阈的高低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标准。个体乳酸阈受训练影响较大,训练一段时间后,要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调整训练强度。一般无训练者,开始以其50的最大摄氧量的强度进行长时间的运动,经过系统训练后以60~70最大摄氧量强度,血乳酸也不会大幅升高,优秀专项耐力运动员可以85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在实际训练中应用乳酸阈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1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是比较早的一种运动训练方法。所谓间歇训练法是指在训练期间有适当的间歇休息时间,并不是完全休息,而是在间歇期间进行低强度的练习。间歇训练的强度、运动量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有严格的规定,经常在身体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其特点:完成的总工作量大,对心肺机能影响较大。负荷强度较大时,控制心率在170~200次mi
,在身体未完全恢复时进行下一次训练,心率在120~160次mi
为宜。
14高原训练法
高原训练的目是给机体更强烈的刺激,以调动人体的最大运动潜能。高原训练是由于高原和运动两种缺氧负荷,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更大,能提高身体各大运动系统的机能,使机体各机能系统能适应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需求,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国内外研究表明,高原训练能提高血红蛋白数量及血容量,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水平,大幅提高有氧能力。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非洲高原运动员长距离项目上成绩显赫,男子1500m、马拉松多个中长跑项目的冠军都是非洲运动员。非洲长跑成绩的崛起,用事实证实了高原训练法的科学性2。高原训练法显著特点就是要给运动员身体机能经受住高原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生适应高强度比赛的需求。还有研究证实,高原训练能提高体内糖代谢的调节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15自然跑训练法
随着持续训练法的进一步发展,在欧洲地域的人们利用先天的地理环境条件开展探索跑步训练的方法,如芬兰,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例如在森林、草原、丘陵上来回自由切换跑速,这种训练方法有趣,使人感觉不到疲劳,后来就派生出了自然跑训练法,该种训练法比过去单调的持续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