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峰谷分时电价,以经济利益为主的间接控制电力负荷的方法,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但在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些情况下,用经济杠杆达到改善负荷曲线的目的,需对用户的用电负荷采取直接的控制措施,其基础是利用一些电气设备具有储能特性和间断供电的可能性,在高峰时间这些用电设备轮流地停电。因而出现了原始的分散型直接电力负荷控制设备带时钟的定时开关。集中型电力负荷控制技术最早出现在英国。
20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研究应用音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但因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几乎停止了发展。二战后,法国、西德、瑞士等国家大量使用了音频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并很快向全世界其它国家发展。早期的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音频信号是由高频旋转电机产生的,主控机和接收机采用常规的机械电子机构,系统工作效率不高,控制用户的数量也受到限制。电子技术的发展,可控硅换流技术的出现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现代的音频控制系统用计算机代替了过去的机械电子式中央控制机,可控硅静态换频器成为音频信号发生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构成的接收机取代了机械电子式的接收器。现代音频负荷控制系统在功能、价格和可靠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早期的音频负荷控制系统。因此,音频负荷控制系统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使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研制和应用了电力线载波负荷控制技术。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有4个电力公司现场使用,负荷控制点为88万个。美国在引进音频控制技术后,即开始研制和发展了无线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至1982年,美国就已有24个供电企业装设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控制点达到50多万个。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些电力公司使用了无线电与电力线音频、载波相结合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基于公共移动网新型数据传输组网技术发展的新型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卫星通信控制技术也正在被试验应用于电力负荷控制上。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使用了各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安装的控制接收机数量达到几千万台,可控制的负荷覆盖面占世界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
3我国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发展也经历了从间接控制到直接控制,从分散控制发展到集中控制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开始,政府采取行政措施,均衡用电,发展到峰谷分时电价。随着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电费支出成本中的所占比例下降,峰谷电价逐渐失去作用。国家从计划用电的需求出发,从20世纪8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