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可能加大,减少河道中桥墩数量,以免对河道周边防洪产生影响;桥梁、框架涵的宽度不应小于河道的现状或规划宽度,并为今后河道整治留有实施的余地。
f(2)桥梁轴线与水流正交原则对于骨干河道和重要河道,应保证桥量轴线和水流方向正交,即桥墩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最大偏差控制5℃以内。(3)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为避免车辆高速行驶震动对堤防、河道岸线稳定造成的危害,桥墩、路基不得布置在防洪堤上,应离开堤防堤身坡脚外和河岸线外一定距离。(4)桥梁、框架涵等的梁底高程必须高于当地防洪堤设计洪水位,并为当地提高防洪标准留有余地;为满足防汛抢险需要,桥梁与防洪堤堤顶应留有足够的超高(≥45m)。(5)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及合理安排施工期,以减小施工期桥梁施工围堰等临时工程对河道行洪造成的影响。(6)对涉河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工程建设方案应当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4防洪影响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41研究范围及特点
根据本项目所在位置并结合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规定要求,本次防洪评价范围为: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的沿程涉河建筑物的防洪影响分析。防洪评价主要内容及特点: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穿越XX省XX市沿海河网区域,涉及到的防洪影响对象较多、水流形态复杂、工程推荐方案成果敏感,因此根据公路工程的线路及构筑物设计方案,针对工程涉水河段的防洪问题进行现场查勘,综合分析,按照不同涉水河段的防洪要求确定防洪评价重点工作内容。
f42技术方案
(1)对桥梁设计报告中的推荐工程方案进行详尽分析,根据上述的防洪评价技术原则分析关键技术节点。对工程方案中与防洪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论证。
(2)对桥梁涉及流域及河段的水文分析中有关防洪排涝的内容进行说明。
(3)对现状及规划河道堤防进行控制断面分析,对桥梁上下游控制断面工况前后结构形态、过洪断面面积、水位、流量、流速等特征值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其工况前后的变化及周边防洪排涝对象的影响。采用经验公式、一、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分析现状及各设计工况。
(4)河床演变分析。(5)排涝影响分析。重点分析桥梁建设后是否满足现有排涝沟渠自排能力进行论证。(6)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跨河、涉河建筑物的壅水高度和范围;是否减少河道行洪断面;是否破坏河势稳定和堤防等水利工程结构安全;是否减弱河道行洪排涝、调蓄能力及影响区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