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丁明爱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第15期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出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基础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性格和品格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坚强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
人格的塑造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教育完成。其中,语文教学对人格教育的意义尤为显著。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增加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分量,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论语》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人人心德也。心中有爱,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相处,不能离群而独存,互亲互爱,整个社会才能更温暖更和谐地发展下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从小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关爱他人,对于物质生活优越的独生子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精神财富上的分享。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者,应因地制宜,当做就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去做。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义是一种形式,是根据人的不同身份,根据不同的事情来实现仁。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去做。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方法也不同。比如说,我们教育学生要诚信不要说谎,但是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医生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让对方有比较好的生活状态而对绝症病人说谎,这就是义。身为学生,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好年华,这是义;为人子女,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这是义;作为社会一份子,尊敬他人,爱护生活环境,这也是义。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就能维持理想的社会秩序。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不但要教授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更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样,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多时候是以模仿大人的言行和处事方式来促进自己成长的。
智者,知也。明是非,懂曲直,有判断力,不人云亦云,有进取之心,晓谋略,知计算。学生对于现在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要比成年人快得多,因此不要小瞧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要多去了解学生最新的动向,了解他们关注的焦点,鼓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