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育轮虫,轮虫密度很难达到200个毫升以上。虽然采用特有的培育装置,以浓缩小球藻为饵料,培育的轮虫密度可达10×l0420×104个/毫升以上,但这种轮虫培育的成本过高,不易于推广。用酵母作饵料培育的轮虫,经短时间的单胞藻或鱼肝油营养强化,也能达到很好的饵料效果。一般用酵母培育轮虫,由于受低轮虫接种密度、酵母投喂量不易掌握的影响,培育密度常在200个毫升以下,很难超过500个毫升。关于酵母的投喂量,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据张道南等研究表明,投喂啤酒酵母研究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结果,投喂量为300为宜。董娟认为,酵母细胞的投喂量一般为一百万个轮虫投115g。李元广等进行研究试验时酵母投喂量每百万轮虫投喂06g。兰国宝等认为,投喂酵母菌,每一百万轮虫最佳投喂量为03035g,最多不要超过04g。轮虫是滤食性动物,能滤食到多少食物,与水体中饵料的密度密切相关。所以为了保证轮虫能滤食到足够的食物,总的原则是早期的投饵量要适当高些,随着轮虫密度逐渐增大,应适当降低投喂量。王鸿鹄等用面包酵母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结果发现:15g106d的较高投饵量,适合于接种密度约为50个毫升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而投饵量为1012g106d时,适合于200个毫升以上较高密度的培养。若褶皱臂尾轮虫密度达1000个毫升以上,投喂量则需进一步降低至10g106d以下。而当褶皱臂尾轮虫接种密度低至30个毫升以下时,除酵母外,适当添加一定量13以上体积的单胞藻,可提高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速度,降低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风险。34水质除了水温及盐度外,水体pH、溶氧及氨氮含量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也有较大影响。随着轮虫的生长繁殖,密
3
f度越来越大,投饵量也随之增加,残饵和粪便的积累越来越多,除了pH值下降外,耗氧量及水中氨氮量也增加,这对轮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于建平等人在轮虫的氨氮慢性中毒实验中发现氨氮浓度超过21μmoldm3时对增殖有不良影响超过78μmoldm3时轮虫数量相对减少50。同时,毛洪顺等人研究发现,在溶氧多时有效氮以硝酸态氮为主,在缺氧状态下则以氨态氮为主,因而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氨含量和氨的危害。因此培养过程一方面需要连续充气,这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溶解氧,保障轮虫的呼吸需要,同时还起到搅拌的作用,防止褶皱臂尾轮虫聚群,避免局部缺氧,也使饵料分布均匀;另一方面要根据轮虫的生长情况和密度变化调整投饵量这样可以稳定水质,使培养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