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后期温度较高,池内的物质循环加快,不断产出轮虫,使水体中微量元素失衡,因此需要补充新鲜海水。补充的海水需过滤,最好是经药物消毒处理过的。换水量一般每10天换水1/5~13。换水同时可进行收获。3投饵当轮虫密度过大时,为防止短时间内把池水滤清,需要及时收获轮虫,同时为使种群连续增长,也可投喂饵料,主要为酵母、豆浆、麦麸等。通过轮捕控制轮虫密度、补充饵料等措施,使单胞藻类维持在适宜的密度。4日常检测
1
f要经常检查池壁是否漏水,注意水色是否有变化。若水色变淡,则可能藻种密度降低,需及时施肥;有时水色改变可能是优势藻种改变,不会影响轮虫生长。还应检查轮虫的密度及带卵率,当带卵率下降至13%以下时,说明轮虫种群将衰败,可将池排空后重新进水接种。5病害防治轮虫培养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生物主要分两类:(1)食害生物主要有非养殖品种的小型鱼、虾、蟹幼体,水生昆虫,蚊蝇之类的成虫及幼虫,蛙类的蝌蚪等。应采取过滤进水,用120目~150目的手抄网捞取水生昆虫等,清除池边杂草物,使敌害生物无法滋生。在繁殖季节可在晚间用灯照捕池边抱卵蟹。(2)竞争性敌害生物如尖鼻虫、游捕虫、变形虫等。一旦污染,轮虫虽不至死,但由于它们吞食单胞藻类,使轮虫产量低。主要应控制水源的污染源,添加用水最好是消过毒的。把池壁四周打扫净,减少暴雨冲刷带来的原生物。当培养池中出现大量原生物时,应把池水排空,重新接种培养。四、收获前期水温较低,轮虫繁殖较慢,此时虽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高,也只能少量收获。一般水温10℃~15℃时,日收获量为存池量的110左右。后期水温较高,繁殖快可大量收获。一般日收获量为存池量的1/6~1/3。另外,当轮虫产量出现高峰时,应及时收获大量轮虫,然后并补充肥料和水,以维持种群的持续生长。用240目筛绢做成长筒形,长度为6米~10米,直径为40厘米,把电动浮泵固定在池中间小船上,筛绢一端套住泵口,让其充分伸展后,另一端固定在池边处,并用活结扎口。收获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晨较好,因为下午水温较高,轮虫集中产卵,水体中粘性物质增多;同时,下午水体中的溶解氧常过饱和,在抽滤时易使筛绢通透性降低,从而在袋内形成大量泡沫,影响效率及产品质量轮虫在海水育苗中的应用,使得育苗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苗种的质量,增加了单位水体的出苗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在轮虫培养中必须科学地从进水、接种、培养管理、采收等方面做足功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