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列》主题探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主题为人教课标必修5第二章《数列》中关于有阅读与思考的内容.本主题是在已有数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斐波那契数列的发展历史、实际生活中的斐波那契数列,以及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些特性.斐波那契数列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本身也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进一步巩固数列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数列的认识,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开拓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的知识,能在具体的情境问题中,发现数列中特殊的关系:等差或等比关系,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但应用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强,因此需要一定的指导.
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源,能借助计算机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主要采用网络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在复习数列相关知识,然后逐步探究斐波那契数列的历史、应用、特征,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对于学生探究结论给予相应评价.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2.网络课件;
1
f3.斐波那契数列计算器;4.网络型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本主题共需1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一)问题引入由学生计算,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1对小兔子(一雄一雌),而每1对小兔子在它出生后的第三个月里,又能生1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1对出生的小兔子开始,50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提示:每月底兔子对数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50个月后是12586269025对.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或许大自然懂得数学,树木的分杈、花瓣的数量、种子的排列、鹦鹉螺的螺旋线……都遵循这个数列.你能写出以后的项吗?设计意图:通过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思考,对斐波那契数列有感性认识.(二)数列知识1.数列的起源人们对数列的研究主要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出于对自然数的喜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