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余力为谈电影摄影与用光张亚璇余力为
余力为,1966年出生于香港,1992年入比利时INSAS学院学电影摄影,1994年毕业。1996年拍摄了纪录短片《美丽的魂魄》。1997年开始与贾樟柯合作,作为他的摄影师,在后面的五年里,拍摄了《小武》(1997)《站台》、(2000)《任逍遥》、(2002)。他自己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天上人间》入选1999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第二部剧情长片《明日天涯》入选2003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作为摄影师,他还与许鞍华合作了《千言万语》(1998),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00)中,也承担了一部分摄影工作。
问:你去比利时学电影之前在香港做什么?余:我是比较晚上学吧,等于是25岁。那之前我一直在广告里头工作,做媒体策划,干了大概三年。完全是商业性的东西,跟影像没关系。问:那怎么会想起去学电影?余:有很多原因吧。一是对打工的生活已经没有兴趣了,还有一些个人的问题,想改变一下生活,于是就准备去那个国家念书。那个时候我手上有两万块钱,我的想法就是拿着那笔钱,要是上不了学呢就在欧洲待一段时间,玩一玩。所以买了一个单程机票,就去了,考学。那个学校是国立的学校,挺开放的,它有一个定额,就大约50是比利时的学生,其他都是国外的,像我考的时候就有一些东欧国家、南美国家的同学,不过很奇怪,亚洲的一个都没有。我那个时候报的是摄影,因为我从前对拍图片非常感兴趣。我也不想念导演,我觉得电影是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东西,把握一门技术,比较实用一点儿吧。导演那个东西还是太虚了。问:你在香港的时候接触电影多吗?余:多。我从小就爱看电影,什么都看,什么都爱看。我从前家里头是农场,住的地方是比较远离城里的,在香港的最北边,跟中国深圳很近。每次能进城就看电影,坐火车一个小时,还不是电气化的火车,是那种老的特别慢的柴油火车,现在也没有了。到城里,等于就是文化生活吧,除了看电影,也听音乐呀,买唱片呀。那个时候香港比较流行英国那些摇滚乐队,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这种比较前卫的东西。电影我从前是什么都看,像《星球大战》,也很喜欢;后来到一些地方,像法国文化处去看一些艺术片,戈达尔啊,布莱松啊,感到电影的可能性实在很多,跟一般的商业片很不一样,就对那个东西特别感兴趣。所以为什么选择欧洲,还是因为他们的电影背景,传统的底子比较厚。问:那你在比利时都学了什么课程,你觉得那一段的教育给了你什么东西?余:比利时这个国家不是特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