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被中国赶超的现实,某些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或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立;或宣扬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企图制造中国内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该观点反映了西方尽管看到中国的发展进步,但基于国家利益,并不愿中国崛起的心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西方对中国的评价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的内容看,西方对中国的印象和评价都存在时代性和局限性,没有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中国的国情,所以对待西方对中国的印象和评价需要结合所学内容以及史实进行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如,古代时期,伏尔泰对中国的认识明显具有夸大和美化的成分,认为中国没有专制、行法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的,中国长期处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所以伏尔泰的认识是偏颇的;而近代黑格尔认为中国半野蛮、肮
f脏和懦弱则由故意丑化之嫌。为挽救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反抗,粉碎了西方殖民者要把中国变为殖民的阴谋。现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稍显客观,但从中国崩溃论上明显可以看出带有意识形态的对抗性,带有冷战思维。所以从这三个时期出发,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正确调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与历史的重现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匾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己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针对上述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