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一种观点、一种提法,可是由于站得不高、想的不深、或者笔力不济,心里想的东西往往无法用清晰而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时,经领导一"点"、一"改",恰好点到了自己的模糊点和症结处,也是正好点破了自己冥思苦想而没有完全想明白的问题。仔细琢磨这些修改的地方,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感。二是仔细推敲改动的语句,增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对审定稿和初稿进行比较研究时,特别要注意研究改动过的词语句子,看看改动过的词语、句子同原来的词语、句子有什么不同,想想为什么不用原来那些词句而改用现在这种说法通过比较和掂量,就可以看出这样改动后比原稿究竟好在哪里,反复琢磨领导改动过的地方,有利于缩短与领导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有助于增强自己驾驭公文语言的能力。三是潜心研究增删的材料,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应该说,在起草文稿时,大家对材料的取舍、例子的选用都曾动过一番头脑,一般情况下领导在审稿时是不会轻易对文稿中的材料和例证作大修改的。可是一旦有所改动,就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原因。对这种修改,更应悉心研究。比如,领导在审稿时换掉了一个机关干部认为不错的例子,这可能是事例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也可能是领导从全局考虑,认为这个例子不宜写入文件。这样的修改,更清晰地反映出领导的某种观点或思路,而这种观点和思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不是在机关干部这个层次上能够达到的。通过研究定稿时材料的增删,可以学到领导独特的思维方
式,领略到较高的领导或指挥艺术,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
五是多动手练笔。要想成为写材料的快手高手,看上三年写作技巧方面的
5
f书,应当说有作用但作用不大,高手只能靠笔头磨炼出来,写作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要想不断提升文字工作的水平,必须走刻苦磨炼之路。光说不练就会眼高手低,有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却无从下手,就是说的多练的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的多练的少,整天抱着写作教程,就是不肯多写多练,这样,把教程背得滚瓜烂熟也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多练笔就要有一种敬业奉献、吃苦熬夜的精神,如果吃不了这番苦,甚至不想吃这份苦,遇到材料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虽然躲过了写材料的苦,却失去了写材料的得虽然享受了几分舒服,却失去了提高的机遇,给自己履行职责、发展进步留下了永远的"软肋"。所以,要写好材料,就要自觉找苦吃,有了材料任务主动请缨,积极担当或参与其中,一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