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捐赠天堂
教材分析
捐赠天堂》是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文章,本文围绕“童心”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童心的真、善、美。丈夫还是孩子的时侯,在唐山大地震中受赠的两张“四不像”剪纸,感到意外的惊喜,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仿佛一下子从地震的废墟里一下子升到了天堂。故事说明,孩子们的捐赠带着友爱与深情,充满童趣与童真的特别礼物,能给受赠的孩子建造一个幸福的精神乐园和快乐的人间天堂。
1.课前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灾害,教师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一名经历特大地震幸免于难的孩子,你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和疼爱你的母亲,这时的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时,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
3.细读课文,品味感悟。教学中可出示中心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予另一颗童心的幸福与快乐?可以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自读自悟后可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见解,组长整理组员的见解后,再在班级集体交流。在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要用心去读,用情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切感受,语速平稳,语调低沉,做好停顿、突出重音。
4.写作特点首尾照应法。本文采用倒叙,从我为灾区整理物品时发现了一个玩具毛毛熊和几条发带写起,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记叙了发生在丈夫身上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突出了童心的可贵。结尾点明了小朋友捐赠的毛毛熊和发带一定会给灾区的小朋友带去欢乐和安慰,一定会引出一个真实而感动的故事,照应了开头,这种写法叫首尾照应法。首尾照应是文章照应方法的一种,又叫首尾呼应。所谓照应,则是指对伏笔以及文章前边内容以至标题做必要的回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是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
高新区杨聚荣
f(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2.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等感悟人物情感。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三)教学难点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含义,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四)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为灾区捐款、捐物的图片;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画面;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