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举两类。34、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35、科举考试的标准是儒家经典《五经正义》,其考试方法是贴经墨义对策诗赋36、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⑴调动了世人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⑵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23、察举的主要科目:⑴常科(孝廉、秀才)⑵特科(贤良方正、明经、童子)8、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体制的变革最直接的表现是: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7、选贤贡士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是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2
f17、“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实施措施①设《五经》博士②建立博士弟子制③以儒术取士④视学制度14、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弟子职》18、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内容①罢墨百家,独尊儒术(核心)②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21、汉代教育行政由太常监管。太常在隋唐以前一直都是太学的行政长官。28、实施九品中正制的条件⑴中正官的品德和识鉴才能⑵品评人才是否有明确的标准。29、刘劭所著的《人物志》是最早的人才学著作。30、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⑴挫伤了读书人的积极性,使学校更加门庭冷落⑵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发展。39、两宋文教政策的内容:⑴兴文教⑵儒、佛、道、三教并用。41、北宋三次兴学运动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振兴官学,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50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⑴尊孔崇儒、兴学设教⑵维护民族文化传统56、明清官学学校管理体制的特点: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是国子监。也是全国最高学府。59、倡导实学的著名书院: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65、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类型: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67、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最终目的:“自强”“求富”,巩固封建统治。68、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办学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在学制上,他们一点不触动封建教育制度。69、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种类:⑴万木草堂,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⑵湖南时务学堂,梁启超为总教习。⑶京师大学堂,孙家鼎为管学大臣。74、教育部成立的时间: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蔡元培被任命为临时政府教育部总长。71、创建近代学制的思想准备:容闳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提出了创建新学制的过度办法。1898年,康有为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