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的选择。三、教学内容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样品采集的原则。
3
f(2)样品的保存。(3)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2、样品的处理方法、干扰成分的分离。3、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卫生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一、教学目的:在掌握误差性质和来源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消除或减小分析操作中的误差,达到提高分析准确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效数字修约规则、运算法则的学习,学会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准确的表达分析结果。二、教学要求
1、掌握误差的分类、来源、消除或减小方法。2、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定义、表示方法,两者的关系。3、熟悉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4、掌握异常值的舍弃、计算规则及统计检验的方法。5、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运算法则。6、熟悉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三、教学内容1、测量值的性质(1)有效数字、计算规则、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表示方法。(2)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3)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4)误差的减免。2、显著性检验:t检验、F检验、置信限P值表示法。3、卫生化学中有效数字的意义,数字的修约规则及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4、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法,Grubbs检验法。5、回归分析与相关系数。
4
f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Beer定律的意义和条件,选择吸收,物质颜色及其互补关系。熟悉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及特征。了解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二、教学要求
1、掌握Beer定律的意义和条件,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及特征。2、掌握吸收测量中的化学误差及仪器误差。3、熟悉能运用紫外吸收光谱对有机化合物作定性定量分析。4、熟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光学原理和操作方法。5、了解显色剂的类型,影响显色反应因素。6、了解提高光度法测定灵敏度及选择性的主要途径。7、了解光度分析其它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特点。三、教学内容1、辐射能和电磁波谱,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2、紫外可见区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3、光的吸收定律,偏离与误差来源。4、仪器(光电比色计,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及原理。5、显色反应与光度测量。6、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7、光度分析法的其它技术。
第五章分子荧光分析法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分子的单重、三重激发态的去活化过程,荧光光谱及激发光谱的表达、特征,影响发光因素,分子发光与结构关系,荧光分光光度计的设计特点,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