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三卡式)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三卡式)
表一: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平面镜成像
时间
教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虚像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提问法、演示法、讲解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玻璃板、两支等大的蜡烛、刻度尺、打火机、白纸、夹子、不绣钢勺子、自制的潜望镜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
注
f表二: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平面镜成像教教师活动学
时间
教者
过
程
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创设情境,
(师)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一生有点不得志啊。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他独自一人在月下喝酒,当时他就写下了一篇很有名的《月下独酌》,其中有一句流传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刚才已经说了,他是独自一人,可是他的诗句里面却说是三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里面的三个人,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月光投影在李白身上,在他背后留下的影子,一个就是酒杯中的像。那么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平面镜成像所要探讨的内容。板书:平面镜成像二、新课教学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自由猜想教师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并进行试验学生倾听、思考、议论。
5′
20′0
学生间相互交流并归纳、总结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虚像。
f2、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
学生间相互交流并归纳、总结
教师点拨指导
15′5
(1)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通过作图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凹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太阳灶、汽车凹面镜头灯、手电筒;凸面镜: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汽车上的观后凸面镜3、介绍凹面镜和凸面镜、介绍凹面镜和凸面镜镜、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三、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