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怎样走好大学期间的每一步,是摆在每个学子面前的重要课题。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有人说,大学生活有什么不能适应的?未必。萧雷是上海一所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校去出家,而且希望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面去修炼。他的同学感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理是正常的。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父亲萧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此次到上海,连衣服鞋子都是借别人的,因为他没有体面的服装。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萧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然而,萧雷终于还是独自去了九华山。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心理医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原来萧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度过,清泉、幽谷和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而大上海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令他头昏脑胀,难以忍受。在不适应上海环境的同时,又看了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于是萌发了到清凉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萧雷在九华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当然,这种情况很个别。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一下入学以来的感受。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表现:
2
f(1)自卑感。不少同学过去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容易导致自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