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30分)近年论述题在各章节中的分布情况:2008年10月:试述唐朝法律有关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第七章)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制度中的“不干涉主义”原则。(第十六章)2009年1月试述汉朝所确立的定罪量刑的新原则。(第五章)试述《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特点。(第十六章)2009年10月试述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第四章)试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主要内容。(第十七章)2010年1月试述清朝的会审制度及其历史意义。(第十一章)
试述南京临时政府对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第十四章)
总结:(1)最近四次考试考论述题次数最多的章节是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2次。第四章(秦朝)、第五章(汉朝)、第七章(唐朝)、第十一章(清朝)、第十四章(南京临时政府)、第十七章(革命根据地)各考论述题1次。估计以后的论述题,也仍然会出自这些章节。(2)最近四次考试没有考过论述题的章节:第一章(起源与夏商)、第二章(西周)、第三章(春秋战国)、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第八章(五代十国与宋朝)、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第十三章(晚清)、第十五章(北洋政府)。其中,除第二章、第八章、第十三章外,其余各章出论述题的可能性较小。
三、学习方法1、多看几遍。注意及时温习。注意利用零碎时间。2、集中精力攻克重点。3、考前强行背记,“临时抱佛脚”其实管用。4、一定要练笔,尤其是要学会快速、有条理地回答论述题。
3
f一、本章考情
内容串讲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的法律制度
总结:(1)本章考查的分值较小,主要考选择题,尤其是单选题。(2)考查的重点为当时的法律名称及监狱称谓。
二、重难点串讲(一)中国法的起源
1、礼化为法《说文解字》:“,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以示从。”“‘’,行礼之器也”。2、刑起于兵
《说文》:“法,刑也”。
《国语鲁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
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
“刑起于兵”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暴力本质3、中国法起源的主要特征(1)法律以氏族血缘为纽带(2)法律内容以刑法为主(3)法律具有早熟性
(二)夏朝的法律制度1、法制指导思想奉天罚罪的法制观(识记)
《甘誓》是我国第一部军法。2、《禹刑》(识记)《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
2010年1月单选1
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