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先定义一个cracktip的局部坐标系,这是a
sys帮助文件中说的,其实如果你的裂纹尖端就是整体坐标
原点的话,而且你的xaxis就顺着裂纹,就没有什么必要了。第二步,定义一个始于cracktip的path什么什么?path怎么定义??看看帮助吧,在索引里面查找fracture
mecha
ics,找到怎么计算断裂强度因子。(mygod我这3步全是在copy帮助中的东东啊)。第三步,NodalCalcsStressI
tFactr,别忘了,这是在后处理postproc中啊。
办法是好,可是对于裂纹尖端的单元网格依赖性很大,所以用ksco
制造尖端奇异单元很重要。curtai
的经验是path路径取的越靠近cracktip得到的强度因子就越大,所以单元最好是越fi
e越好啊。
f其实似乎也未必非要是这个样子,因为你完全可以不用a
sys自带的这个”位移外推法“,你完全可以根据a
sys算出来的位移和应力来自己算一下或者说外推一下,假设你知道应力或者位移在裂纹尖端的分布是什么,比如一型断裂的KiSysqrt2pir,这里Sy是y方向的应力,因此如果画KiSysqrt2pir的线图时,在r比较小的地方,基本上会是一个直线。为什么仅仅在这里是直线呢,因为出了这个区的话,就出了奇异主导区si
gularitydomi
a
tzo
e,应力会受到远场的影响了。好了,就用这个近似直线区,把他拟合成一个直线方程,那么这条
直线与Ki轴的交点就是r0时的Ki值了,great正是我们所要的东西。
这里。这些描述起来似乎很难,不过你自己看看公式就知道怎么去推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我门可以不用讨厌的ksco
功能了,那么裂纹尖端的那层单元不一定非要式奇异单元了,只要做到足够的fi
e就可以了。
而且通过自己去外推拟合一下,你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下a
sys和断裂力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