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和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恩格斯这段论述主要是A.揭露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的危害B.认为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C.说明侵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强调侵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制度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
f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9.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B.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C.两段材料都不为一手史料,不具有说服力D.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10.见右图。这是1937年中日双方发生在江浙沪一带的某次战役。对右图所示战役解读不正确的是...A.日军的战略是自东向西依次占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B.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图谋C.它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进程D.英美利益受损,积极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11.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r